一線希望 免疫助攻
衛教大使
知名演員 蔡振南

大家好,我是蔡振南。
你聽過頭頸癌嗎?口腔癌、口咽癌、喉癌
這都是頭頸癌的一種喔!
頭頸癌已進入一個新的治療階段,
去年健保已經有條件的開放
國際治療建議的「免疫治療」,
提醒大家,即使不符合條件,
也可以與醫師主動討論,
讓我們鬥陣積極面對,勇敢治療。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關心你的健康!

衛教懶人包
邁入治療新元年!

領取你的頭頸癌新生指南
帶你一步步邁向頭頸癌的新時代!

點擊下載手冊 線上填寫 治療考量自我評估表 閱讀相關資訊,線上填寫自我評估表,
獲取治療選擇建議
*詳細治療計畫請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後再決定。
影片
健保給付Q&A 國語版
復健影片 完整版 台語版
復健影片完整版 國語版
復健影片 喉部上抬訓練 台語版
復健影片 喉部上抬訓練 國語版
衛教大使 台語版
復健影片 舌根肌力訓練 台語版
復健影片 舌根肌力訓練 國語版
廣播電台
林建良 醫師

柳營奇美醫院 血液腫瘤科

古都電台 節目專訪
陳珈妤 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血液腫瘤科

大千電台 節目專訪
陳培榕 副院長

花蓮慈濟醫院 耳鼻喉科

燕聲電台 節目專訪
李清池 主任

高雄榮民總醫院 鼻頭頸科

主人電台 節目專訪
李思錦 醫師

大林慈濟醫院 血液腫瘤科

嘉義之音 節目專訪
認識頭頸癌

什麼是頭頸癌?

頭頸癌泛指腦部以下、鎖骨以上的頭部五官區及頸部出現的癌症,包含口腔、口咽、鼻咽、下咽、喉、唾液腺、鼻竇鼻腔和耳部等1
頭頸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且容易復發。
根據台灣110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約70%患者發現已是晚期29,而晚期患者復發率甚至高達五成3

1 DynaMed - Head and Neck Cancer https://www.dynamed.com/condition/head-and-neck-cancer Accessed: 2023/06/06
29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_110年癌症登記報告
3 Argiris et al. Front Oncol. 2017 9;7 72

常見的種類

口腔癌4

常見6大症狀:

  • 口腔或周圍發現腫脹和硬塊
  • 口腔黏膜表面顏色改變或出現白色或紅色斑塊
  • 兩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
  • 口腔附近部位有麻木或疼痛
  • 口腔內有不正常的分泌物或出血
  • 舌頭的活動性受限制或牙關緊閉

為了早期發現口腔癌與癌前病變,應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有助遠離口腔癌的威脅。提醒30 歲以上民眾,若目前有抽菸、嚼檳榔之行為者(含已戒檳榔者),每2年可免費接受一次口腔黏膜檢查,記得定期檢查喔!

4.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Oral Cavity and Oropharyngeal Cancer Early Detection, Diagnosis, and Staging https://www.cancer.org/cancer/types/oral-cavity-and-oropharyngeal-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html
30.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口腔癌篩檢簡介

常見的種類

鼻咽癌6

常見5大症狀:

  • 頸部淋巴腺腫大:這是最常見及最早出現的症狀,通常不痛。
  • 口鼻部的出血:晨起第一口痰帶有血絲及反覆性的流鼻血。
  • 鼻或鼻咽症狀:鼻塞、膿膿鼻涕、惡臭分泌物、鼻涕倒流也常見,因此可能誤為鼻竇炎。
  • 耳部症狀:聽力障礙、耳鳴、耳悶塞感現象。
  • 神經症狀:鼻咽癌物侵入顱內壓迫第五對顱神經,造成臉部麻木感、出現複視、舌頭不靈活或麻痺萎縮,影響說話或吞嚥功能,脊髓神經、自主神經等也都有可能被侵犯。

由於位置的關係,鼻咽癌早期診斷並不容易,症狀也不具特異性。因此大多數病人診斷時,腫瘤已是第三、四期6。唯一的辦法是大家提高警覺,有上述的症狀兩三週未消失或反覆發作者,應盡早尋求耳鼻喉科醫師診查。

6.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 台灣癌症基金會 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php?IDno=2225 Accessed: 18 May 2023

常見的種類

口咽癌5

常見5大症狀:

  • 吞嚥困難、吞嚥疼痛
  • 兩週以上為痊癒的喉嚨痛
  • 咳血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 口腔、喉嚨或頸部後部的腫塊

造成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包含感染HPV病毒、喝酒、抽菸、嚼檳榔等不良習慣。

5. Oropharyngeal Cancer Treatment (PDQ®) – Health Professional Version

常見的種類

下咽癌7,8

常見5大症狀:

  • 喉嚨痛(治療後仍持續痛)
  • 耳朵痛
  • 脖子上有個腫塊
  • 吞嚥疼痛或困難
  • 聲音的變化

好發於50~60歲的男性,主要的致病原因包含抽菸、過量飲酒及嚼食檳榔,這些不良嗜好也可能引發食道癌或其他種類的頭頸癌。

7. NCI_Hypopharyngeal Cancer Treatment (Adult) (PDQ®)–Health Professional Version
8. NCI_Hypopharyngeal Cancer Treatment (Adult) (PDQ®)–Patient Version

常見的種類

喉癌

常見4大症狀9

  • 早期症狀是持續性的聲音沙啞。
  • 其他常見症狀有吞嚥疼痛、吞嚥困難。
  • 耳部出現疼痛。
  • 晚期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

最常見的聲門癌,症狀出現較早且少發生淋巴轉移,預後較良好;聲門上癌與聲門下癌則因症狀出現較晚,就診時常已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10。平常應積極進行自我檢查,若發現有相關症狀應盡速就醫診斷,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帶來較好的預後。

9.American Cancer Society_Laryngeal Cancer Early Detection, Diagnosis, and Staging
10.喉癌 – 台灣癌症基金會 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list.php?keyid=57 Accessed: 18 May 2023

認識頭頸癌

什麼是頭頸癌?

頭頸癌泛指腦部以下、鎖骨以上的頭部五官區及頸部出現的癌症,包含口腔、口咽、鼻咽、下咽、喉、唾液腺、鼻竇鼻腔和耳部等1
頭頸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且容易復發。
根據台灣110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約70%患者發現已是晚期29,而晚期患者復發率甚至高達五成3

1 DynaMed - Head and Neck Cancer https://www.dynamed.com/condition/head-and-neck-cancer Accessed: 2023/06/06
29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_110年癌症登記報告
3 Argiris et al. Front Oncol. 2017 9;7 72

台灣頭頸癌發生率遠高於多國!

台灣頭頸癌的發生率遠高於多國11,近4年來每年新確診人數近萬人29
根據癌症登記報告更佔據2021年台灣男性好發癌症第三名與十大癌症死因第四名,亟需各界對於疾病的重視。29

好發於40至60歲男性1
不少為勞動階層,
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習慣

研究以台灣癌症登記數據庫 1980-2014年新診斷的各年齡段頭頸癌病例為研究對象,年齡標準化發生率採用直接法計算,使用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2000年世界標准人口,並表示為每100,000人中的病例數11

1.DynaMed - Head and Neck Cancer https://www.dynamed.com/condition/head-and-neck-cancer Accessed: 2023/06/06
11.Kelly J Yu etal. , Head and Neck Cancer Incidence Trends in Taiwan, 1980 ~ 2014
29.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_110年癌症登記報告

你知道有多少頭頸癌患者在你身邊嗎?2,12,13,14,15,29
頭頸癌男性患者平均餘命
比起一般男性國人減少約18歲16

台灣頭頸癌的發生率遠高於許多國家,更佔據民國110年台灣男性好發癌症第三名與十大癌症死因第四名。且頭頸癌患者有高達約7成發現時已為晚期。

2.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_109年癌症登記報告 12.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_105年癌症登記報告 13.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_106年癌症登記報告
14.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_107年癌症登記報告 15.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_108年癌症登記報告 16.109年簡易生命表電子書
29.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_110年癌症登記報告

瞭解晚期或復發性頭頸癌常見治療選擇

頭頸癌的初期症狀較不明顯,因此晚期才發現時通常會有腫瘤太大、或有遠端轉移的情況,治療方式建議使用傳統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以及近年新興的癌症免疫藥物等。將視腫瘤狀況與醫師治療策略,採單用或合併多種療法治療。

*不同的治療選擇可能出現不同的副作用,治療方式的差異也可能造成上述以外其他的副作用。發生副作用時請儘速就醫並依照主治醫師指示進行治療。

17. 頭頸癌的常見症狀-耳鼻喉頭頸外科部 - Tri-Service General Hospital https://wwwv.tsgh.ndmctsgh.edu.tw/unit/10018/18178 Accessed: 18 May 2023
18. Nerina Denaro et al. Clin Exp Otorhinolaryngol. 2016 Dec; 9(4): 287–297.
19. NCCN Guidelines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s V.4 2024
20. Yeh SA. Radiotherapy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 Semin Plast Surg. 2010 May;24(2):127-36.
21. 放射治療之基本原理 - Tri-Service General Hospital https://wwwv.tsgh.ndmctsgh.edu.tw/unit/10026/24286 Accessed: 6 Jun 2023
22. 化學治療藥物仿單, https://www.ktgh.com.tw/Public/tbDrug/201701200827327055.pdf
23. 化學治療藥物仿單,https://www.ktgh.com.tw/Public/tbDrug/201707211601115334.pdf
24. 認識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 – 國泰綜合醫院 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category.asp?category_id=958 Accessed: 6 Jun 2023
25. 標靶治療藥物仿單,https://www.ktgh.com.tw/Public/tbDrug/201012181151197055.pdf
26.頭頸癌的標靶治療 - Tri-Service General Hospital https://wwwv.tsgh.ndmctsgh.edu.tw/unit/10021/20023 Accessed: 6 Jun 2023

頭頸癌抗癌助攻 - 癌症免疫治療

癌症免疫治療是透過患者自己的免疫反應攻擊癌細胞,同時恢復患者免疫細胞的功能27。為美國國家癌症資訊指引(NCCN)中對於頭頸癌轉移復發的優先建議主要治療選項之一。19

癌症免疫治療是透過患者自己的免疫反應攻擊癌細胞,同時恢復患者免疫細胞的功能27。為美國國家癌症資訊指引(NCCN)中對於頭頸癌轉移復發的優先推薦主要治療選項之一。19

從近幾年的臨床試驗中可以看到,癌症免疫治療幫助增加了頭頸癌患者的存活期。一項試驗研究結果顯示,跟接受傳統標靶藥物合併化學藥物的患者相比,一開始就使用癌症免疫治療的病患,五年追蹤試驗結果可以達到超過一年的中位數存活期。28

相較於傳統治療也能獲得較好的生活品質。包括較少出現嘔吐、疲倦、腹瀉、貧血等情況,也較少出現嚴重的副作用。28

19. NCCN Guidelines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s V.4 2024
27. ACS How Immunotherapy Is Used to Treat Cancer v6.2022 Accessed: Jun 8 2023
28. Burtness B et al. Lancet. 2019;394(10212):1915-1928

晚期頭頸癌治療作戰計畫

依照不同的頭頸癌期別、腫瘤期別,您可與醫師共同討論最合適的用藥組合與治療。當晚期發現腫瘤太大、或有復發轉移時,頭頸癌的治療則可能會評估透過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放射治療與癌症免疫治療,根據最新美國國家癌症治療指引(NCCN),針對轉移性或無法切除之復發性頭頸癌 (除鼻咽癌) 的全身性治療選擇建議如下19

一線治療
  • 癌症免疫治療(PD-L1表現量 CPS≧1)

  • 癌症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

二線治療
  • 癌症免疫治療(第一線化學治療無效者)

19. NCCN Guidelines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s V.4 2024

媒體報導與衛教文章
營養補充須知
Q1

聽說澱粉會養癌細胞,所以我治療後少吃澱粉、改吃蛋白質,但最近體重明顯下降,該怎麼辦?

Q2

化療期間白血球低落,吃了魚油和蛋白質還不夠,怎麼改善?

Q3

化療貧血,牛肉吃膩了,應該怎麼吃才對呢?

Q4

化療需蛋白質但腎臟受損,怎麼替代補充?

Q5

罹癌後,治療期間可以運動嗎?

Q6

治療期間推薦補充麩醯胺酸,請問應該如何食用?

資料來源: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營養部 溫心璇營養師
內容僅供衛教目的使用,並非且無法取代專業醫療照顧,若有任何相關疑問,請洽詢醫護相關人員
了解更多營養照護詳細內容 [30]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nticancer Lifestyle Program Sugar and Cancer E-Book [31] Clinical Nutrition. 2021;40: 2898-2913 [32]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Iron - Iron-Health Professional [33] Clinical Nutrition. 2021;40: 2898-2913 [34] Med Sci Sports Exerc. 2019;51:2375-2390. [35] Crit Rev Oncol Hematol. 2019;136:79-85. [36] Review J Clin Med. 2019;8(8):1211. [37] Review Nutr Clin Pract. 2016,31(2):171-9.[38] UpTodate glutamine supplements: Drug information
常見問題
Q1

復發或轉移頭頸癌
免疫治療
健保給付嗎?

Q2

罹癌後
有什麼社福
可以申請?

Q3

放射治療
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如何處置?

Q4

標靶治療
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如何處置?

Q5

如何應對
治療中的副作用?

Q6

免疫治療
有副作用嗎?

Q7

如何化解
焦慮不安?

Q8

做為罹癌患者
的家人該如何
陪伴與照護?

Q9

頭頸癌開刀後的
傷口應如何照護?

衛教內容僅供衛教目的使用,並非且無法取代專業醫療照顧,若有任何相關疑問,請洽詢醫護相關人員。

[39]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健署 - 藥品給付規定一第9節抗癌瘤藥物Antineoplastics drugs (113.07.31版本) [40] 陳婉瑜(2022年10月3日)。頭頸癌病友放射治療與照護. 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台大路院 放射腫瘤科。取自 https://health.ntuh.gov.tw/health/new/6468.html [41] 彰化基督教醫院 (2024年3月25日)。頭頸癌衛教手冊。取自 https://www.cch.org.tw/upload/knowledge/1091/11303%E9%A0%AD%E9%A0%B8%E7%99%8C%E8%A1%9B%E6%95%99%E6%89%8B%E5%86%8A_compressed%20(1).pdf[42] Burtness, B. et al. (2019) The Lancet, Volume 394, Issue 10212, 1915-1928.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9)32591-7

美商默沙東藥廠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 公益夥伴TW-OHN-00820 Sep/2024

常見的種類

口腔癌4

常見6大症狀:

  • 口腔或周圍發現腫脹和硬塊
  • 口腔黏膜表面顏色改變或出現白色或紅色斑塊
  • 兩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
  • 口腔附近部位有麻木或疼痛
  • 口腔內有不正常的分泌物或出血
  • 舌頭的活動性受限制和牙關緊閉

為了早期發現口腔癌與癌前病變,應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有助遠離口腔癌的威脅。提醒30 歲以上民眾,若目前有抽菸、嚼檳榔之行為者(含已戒檳榔者),每2年可免費接受一次口腔黏膜檢查,記得定期檢查喔!


4. NCI – Lip and Oral Cavity Cancer Treatment

常見的種類

鼻咽癌6

常見5大症狀:

  • 頸部淋巴腺腫大:這是最常見及最早出現的症狀,通常不痛。
  • 口鼻部的出血:晨起第一口痰帶有血絲及反覆性的流鼻血。
  • 鼻或鼻咽症狀:鼻塞、膿膿鼻涕、惡臭分泌物、鼻涕倒流也常見,因此可能誤為鼻竇炎。
  • 耳部症狀:聽力障礙、耳鳴、耳悶塞感現象。
  • 神經症狀:鼻咽癌物侵入顱內壓迫第五對顱神經,造成臉部麻木感、出現複視、舌頭不靈活或麻痺萎縮,影響說話或吞嚥功能,脊髓神經、自主神經等也都有可能被侵犯。

由於位置的關係,鼻咽癌早期診斷並不容易,症狀也不具特異性。因此大多數病人診斷時,腫瘤已是第三、四期6。唯一的辦法是大家提高警覺,有上述的症狀兩三週未消失或反覆發作者,應盡早尋求耳鼻喉科醫師診查。


6.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 台灣癌症基金會 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php?IDno=2225 Accessed: 18 May 2023

常見的種類

口咽癌5

常見6大症狀:

  • 聲音嘶啞
  • 吞嚥困難、吞嚥疼痛
  • 兩週以上為痊癒的喉嚨痛
  • 咳血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 口腔、喉嚨或頸部後部的腫塊

台灣的口咽癌以扁桃腺癌居多,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不過以往統計9成口咽癌患者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等不良習慣,近年來則逐漸發現,感染HPV病毒也是造成口咽癌的危險因子之一。


5. NCI - Oropharyngeal Cancer Treatment

常見的種類

下咽癌7,8

常見5大症狀:

  • 喉嚨痛(治療後仍持續痛)
  • 耳朵痛
  • 脖子上有個腫塊
  • 吞嚥疼痛或困難
  • 聲音的變化

好發於50~60歲的男性,主要的致病原因包含抽菸、過量飲酒及嚼食檳榔,這些不良嗜好也可能引發食道癌或其他種類的頭頸癌。


7. NCI_Hypopharyngeal Cancer Treatment (Adult) (PDQ®)–Health Professional Version
8. NCI_Hypopharyngeal Cancer Treatment (Adult) (PDQ®)–Patient Version

常見的種類

喉癌

常見4大症狀9

  • 早期症狀是持續性的聲音沙啞。
  • 其他常見症狀有吞嚥疼痛、吞嚥困難。
  • 耳部出現疼痛。
  • 晚期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

最常見的聲門癌,症狀出現較早且少發生淋巴轉移,預後較良好;聲門上癌與聲門下癌則因症狀出現較晚,就診時常已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10。平常應積極進行自我檢查,若發現有相關症狀應盡速就醫診斷,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帶來較好的預後。


9.American Cancer Society_Laryngeal Cancer Early Detection, Diagnosis, and Staging
10.喉癌 – 台灣癌症基金會 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list.php?keyid=57 Accessed: 18 May 2023

A1

斷醣無法完全抑制癌細胞代謝,應透過均衡飲食補充適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以維持健康30

A2

提升白血球需足夠熱量和蛋白質,應多攝取澱粉類食物、烹調用油,並利用濃縮營養補充品補足31

A3

建議多樣化飲食,包括紅白肉、豆製品、乳製品、魚類、海鮮及富含鐵質的蔬菜、全穀和堅果32

A4

化療期間需足夠蛋白質,但腎功能受損時應考慮治療計劃和eGFR,建議諮詢醫療人員評估蛋白質需求33

A5

研究顯示,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進行有氧或阻力運動可減輕焦慮、抑鬱並提升生活品質34、35

A6

麩醯胺酸可修復腸道和口腔黏膜,每日20-30g,分2-3次與常溫水或果汁飲用36、37、38

A1

健保有條件給付以下情形之病患39


  • 未曾接受全身性治療且無法手術切除的復發性或轉移性第3、4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成人患者
  • 需符合腫瘤有PD-L1表現【綜合陽性分數(CPS)≧20】
A2

目前大致有六項社會福利可申請


  • 全民健保重大傷病資格
  • 勞工保險
  • 軍公教保險
  • 農民保險
  • 衛生福利部急難紓困
  • 教育部學產基金急難慰問金
A3

可能出現的急性副作用40


  • 黏膜炎:用軟毛牙刷或海綿棒清潔口腔
  • 皮膚炎:保持皮膚乾燥通風

可能出現的長期副作用40


  • 吞嚥困難:每天做張嘴、轉頭及吞嚥復健運動
  • 牙齒脆弱:加強口腔清潔
治療方式的差異可能造成上述以外其他副作用,發生副作用時請盡速就醫並依照主治醫師指示進行治療。
A4

接受治療可能出現

皮膚反應41


  • 使用微温水清洗。
  • 避免刺激性的護膚品。
  • 做好防曬。

口腔潰瘍41


  • 定期使用醫生開立的漱口水。
  • 吃較冷、柔軟的食物。
  • 使用軟毛牙刷。
治療方式的差異可能造成上述以外其他副作用,發生副作用時請盡速就醫並依照主治醫師指示進行治療。
A5
  • 與醫師溝通:請醫師提供需要立即處理的症狀列表,以及如何聯繫癌症個管師或相關人員的方式。
  • 參與決策:積極參與治療和照護決策,表達您的想法。
A6

免疫治療雖然可能引發輕微的發炎、咳嗽或皮膚、肺部過度免疫反應,但研究顯示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於傳統療法,可能對患者生活影響較小。42

治療方式的差異可能造成上述以外其他副作用,發生副作用時請盡速就醫並依照主治醫師指示進行治療。
A7
  • 接受情緒:了解這些情緒是正常的,不必自責。
  • 練習正念:專注於當下,避免過多擔憂未來。
  • 尋求幫助:與他人分享感受,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輔導。
A8

尊重病人知的權利,適時誠實告知病情,與病人一起正視並且做最貼近的討論與陪伴,能幫助病人更有機會重拾生活的自信。

A9

術後疼痛41


  • 傷口疼痛,可告知護理人員,評估後給予止痛藥。

傷口照護41


  • 抬高床頭15-30度,促進血液循環。
  • 頸部引流管應避免拉扯。
治療方式的差異可能造成上述以外其他副作用,發生副作用時請盡速就醫並依照主治醫師指示進行治療。
治療選擇指南